close

你我的每一刻,都在做選擇與決定。


從「午餐吃什麼」,到「要不要和他(她)繼續交往」、「要不要跳槽」這類大事,我們天天都在做決定。

做了決定以後,有些人會很高興自己的決定是對的,有些人則後悔不已,恨不得時光能夠倒流。

你是否想過,為什麼很多時候,同類型的事情發生在每個人身上,卻有不同的結果,使大家走向不同的命運呢?

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,讓我們做出了不一樣的決定。

價值觀擺盪的人,人生中經常充滿了猶豫和後悔。想成功又怕太辛苦;想要愛情又不願意被拘束。

當一個人上不去又下不來的時候,就陷入了選擇與決定的兩難。


有一天,林先生從台北開高速公路到高雄,路過台中時,突然聞到一股燒焦味。

林先生心想:「不曉得是誰在燒垃圾?這麼沒公德心!」車子繼續往前開。

當車子路過台南時,林先生發現燒焦味更重了。這回,他搖下車窗,深吸一口氣,確定是外面傳來的味道。

林先生再度搖上車窗,繼續往前開,終於到達了目的地。

正當林先生很高興的準備停車時,赫然發現,他竟然沒有放掉手煞車!

想到一路的燒焦味都是他引起的,林先生趕緊打開引擎蓋。

引擎,果然受損了!

如果,把人生比喻成高速公路,價值觀就是人生的手煞車。

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,我們的人生就一路往前奔跑。如果,我們只行動而不思考,很可能會在繞了一大圈後,才漸漸接近真正的目的地;或是忙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做的只是白忙一場、徒增年歲而已。

許多人從事一份工作的時候,就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,或者沒發現他個人的價值觀跟所在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有所衝突,導致這些人無法樂在工作。

不釐清價值觀,就像是沒有放下生命的手煞車一樣,就算到達人生的目的地,心中已經是傷痕累累,一點也不快樂。

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決策都跟價值觀有關,當價值觀矛盾,而自己又不知應以何為重,在面臨抉擇時,就容易出現「做決定時會猶疑不定,做完決定卻後悔不已的窘境」。


三十五歲的蔡小姐,是一位業務員,同時,也是位單親媽媽。

從事業務工作十年的蔡小姐,過去的業績非常耀眼,老闆也對她很好,但因為經濟不景氣,近半年來,她的業績下滑,老闆對她的態度就變了,蔡小姐氣沖沖的說:「老闆的態度,真讓人懷疑,我過去多年來的付出,究竟算甚麼?」

「所以,妳的想法是……」我問。

聽到我的問話,蔡小姐嘆了一口氣說:「我知道這個老闆的價值觀跟我不合,可是,家裡還有孩子要養,我需要這份工作,所以很痛苦。」

「妳覺得,現在對妳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我問。

「當然是收入!」蔡小姐回答。

「妳曾經對老闆表達『他對妳的態度轉變』這件事嗎?」我問。

「我怎麼敢呢?看到他,我就已經嚇死了。」蔡小姐搖頭。

「當然,我不是要妳直言不諱,有話直說,而是用一種適合彼此的方式來說。妳未曾嘗試和老闆溝通,表達妳真實的感受,而老闆也未必知道,他已經帶給妳如此大的挫折與壓力。如果,溝通後誤會能冰釋,達成共識,不僅你們能重建關係,妳也可以樂在工作中,這不是兩全其美嗎?」

蔡小姐沈默了幾秒後告訴我,她會回家好好思考這件事。

「加油吧!或許美好的事會發生的,不是嗎?」在蔡小姐離開前,我鼓勵她。

三天後,蔡小姐來電告知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:她與老闆果真有了良好的溝通,現在的她,心情不但好了一大半,也重新在職場上找回工作的力量。

當人生面臨兩難時,有時不是0與1、要與不要的選擇而已,只要我們願意嘗試溝通、勇於面對,有時反而能夠找到更佳的選擇、做出更好的決定。


改變別人的第一個步驟就是:先改變自己。

如果自己不先修正,別人是很難改變的。


要改變一個人,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全盤改變,而是從自己改變,再加上漸進式的影響他人開始要改變行為,就從價值觀著手。


三十八歲的王小姐,是一家公司的主管,她所領導的都是七年級的「小朋友」。

她告訴我,七年級生真的超難帶的,不認真、不積極、也不負責,非得要王小姐生氣了,他們才會改進,但沒多久,又開始恢復以前的懶散行為。

「我希望部屬們認真、積極、負責,難道錯了嗎?他們為何做不到呢?」王小姐一臉無奈。

「可能是因為妳要求部屬的順序是錯的。」

我告訴王小姐:「基本上,行為不是要求來的,因為,好的行為是從好的態度而來,好的態度又是從價值觀而來。」

一旦價值觀正確了,態度與行為才會正確。

「大部分人都知道工作要努力,態度要積極,但為何做不到或只維持了三天就回歸本性呢?」

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改變價值觀,態度與行為是不會改變的。正因為價值觀是如此具有源頭意義,我們更應該從價值觀著手,這麼一來,對方的態度與行為才能真正轉變。

價值觀是非常內在的,涉及生命各個層面,是值得所有人重視的人生議題。為人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資產,不是優渥的經濟,也不是送孩子出國留學,而是建立他們良好的品格與核心價值,這才是父母親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。

一個人的價值觀,可以依據現階段的目標,適度的調整。

當人們一旦想要改變,內心可能會出現「感覺」很重要的事,並且以為這就是我們要的目標。其實,「感覺重要的事」與「真正有價值的事」是兩種不同的思考層次。

如果,你投注心力與時間去追求、完成自己認為很重要的目標之後,心中仍然感到失落,覺得似乎還有更重要的部分沒做時,就是因為沒有釐清「感覺」和「價值」間有差異的關係。

在人生的旅途中,若用力的追求,到了目的地,卻赫然發現失去的價值比獲得的更多,這樣的代價,真的是我們要的嗎?這確實值得我們三思!


文章節錄自<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> 作者:陳煥庭 布克文化出版

 

  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普考阿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